电车续航计算器

实际续航会受到驾驶习惯、气温、路况、空调使用等多种因素影响,计算结果仅供参考

计算结果

理论最大续航约为:

电车续航里程的详细说明

电车续航里程,指的是电动汽车在电池充满电的情况下,能够连续行驶的最长距离。通常以公里(km)为单位表示。

续航里程是衡量电动汽车性能和实用性最关键的指标之一,它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出行便利性、充电频率以及对"里程焦虑"的程度。

一、续航里程是如何计算的?

续航里程并非一个简单的物理公式结果,而是通过标准化的测试循环模拟计算得出的。主要有以下几种测试标准:

1. 主要测试标准(工况)

CLTC(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)

  • 适用地区:中国
  • 特点: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制定,更贴近中国城市交通状况(如频繁启停、低速行驶)
  • 平均车速:较低(约29km/h)
  • 结果:通常数值较高,但与实际驾驶差距可能较大,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

WLTC(全球统一轻型汽车测试循环)

  • 适用地区:全球广泛采用,中国也已强制要求
  • 特点:工况更复杂,包含低速、中速、高速和超高速四个部分,更接近真实驾驶环境
  • 平均车速:较高(约46.5km/h)
  • 结果:比CLTC更真实、更严格,数值通常低于CLTC

EPA(美国环境保护署)

  • 适用地区:美国
  • 特点:测试标准最为严苛,模拟了空调、暖风、高速、爬坡等多种极端工况
  • 结果:通常数值最低,但也被认为最接近真实续航

总结:同一款车,标注的续航里程会因测试标准不同而有差异:CLTC > WLTC > EPA。购买时,WLTC续航是目前更具参考价值的指标。

2. 理论计算公式

虽然实际续航由测试工况决定,但其理论基础可以简化为:

续航里程 ≈ 电池总容量(kWh) ÷ 车辆百公里电耗(kWh/100km)

  • 电池总容量:如60kWh、80kWh,容量越大,可储存的电能越多
  • 百公里电耗:车辆行驶100公里消耗的电量,受多种因素影响

二、影响实际续航里程的关键因素

标称的续航里程是在理想实验室环境下测得的,实际使用中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打折扣:

1. 驾驶习惯

  • 急加速、急刹车:会显著增加能耗,缩短续航
  • 平稳驾驶、预判性减速:可有效降低能耗
  • 合理利用动能回收:松开油门时,车辆将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回充电池,能有效延长续航

2. 行驶速度

速度越高,风阻越大。风阻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,因此高速行驶(如120km/h)时能耗急剧增加,续航里程会大幅下降。

3. 环境温度(天气条件)

低温(冬季):这是影响续航最大的因素之一

  • 电池活性降低,内阻增大,可用电量减少
  • 开启暖风(PTC或热泵)耗电量巨大
  • 冬季续航可能比标称值减少 20%-40%

高温(夏季):

  • 开启空调制冷也会增加能耗
  • 但对电池本身影响相对较小

4. 车辆负载

车上乘客越多、携带的行李越重,车辆行驶时需要克服的阻力越大,能耗越高,续航越短。

5. 车辆配置与路况

  • 大尺寸轮毂:通常搭配低扁平比轮胎,滚动阻力和风阻更大,更费电
  • 开启电器设备:如空调、座椅加热/通风、大灯、音响等都会消耗电能
  • 路况:频繁启停的拥堵路况、多坡道路况都会增加能耗

6. 电池健康度(SOH)

随着使用年限和充电次数的增加,电池会自然衰减,总容量下降,导致续航里程逐渐缩短。

三、如何看待和选择续航?

  • 关注WLTC续航:比CLTC更真实可靠
  • 留有余量:实际续航通常只有标称的70%-80%(尤其冬季),选择时应考虑自己的最长单次出行距离,并留出足够余量
  • 结合自身需求:
    • 城市通勤为主:400-500km WLTC续航通常足够
    • 经常长途出行:建议选择600km甚至700km以上的长续航车型
  • 技术发展:随着电池技术进步(如800V高压平台、固态电池),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都在不断提升